告别“一业务一软件”银行App“瘦身”

国有大行带头“砍”。中国工商银行早在2021年就陆续终止多个冗余App,用户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一统一入口跳转App办理多项业务。9月28日,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关于“缤纷生活”服务迁移的公告,宣布将其全部功能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停止下载注册,并逐步关停服务,这也是首家关停独立信用卡App的国有大行。
2025年,中小银行的信用卡应用“关停潮”仍在继续。今年3月31日,北京农商银行关停旗下“凤凰信用卡”App,相关业务功能已迁移至“北京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截至目前,渤海银行、江西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四川农信联合社等机构已陆续将信用卡App的功能整合至主手机银行内。
直销银行App的关停也在持续进行中。“12日,北京银行直销银行App及网站已正式停止服务,相关功能已迁移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11月13日,北京银行官方客服告诉记者,用户需下载北京银行App,并在其中添加直销银行账号即可继续办理相关业务。
关停背后:App多而散,用户黏性低
整理发现,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旗下都有超5个相关的App,中国银行相关业务和服务更是被细分成10余个App,具体包括城乡县域、跨境服务、企业用户、小微贷款、生活类O2O消费服务等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
“这意味着即便是在同一家银行办理业务、查询信息,也得额外下载App并重新登录,繁琐的流程让人望而却步。”有用户坦言,由于银行App数量多且功能分散,不少已被闲置,最终只保留了核心软件。
下载部分信用卡App发现,这些App大多功能单一,以查账单、分期、还款等基础功能为主,权益优惠为辅,而这些功能与银行主App高度重复。
成本压力、监管收紧倒逼变革
问及关停直销银行App原因,上述北京银行客服表示是为了提供更便捷的应用服务和提升服务效率,相关业务也整合迁移至北京银行“京彩生活”App当中。
近年来,手机银行App普遍陷入“流量困局”,“低活跃度”成为多数平台的共同痛点。艾瑞咨询《2025年上半年中国手机银行App流量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至2025年,手机银行App用户黏性持续走低,用户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长从4.93分钟降至2.7分钟,单机单日使用次数也从4.54次下滑至2.86次。
监管的收紧也在倒逼银行革新。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规风险隐患大的移动应用及时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数字化发展已从过去的盲目扩张转向理性回归。早年,银行扎堆推出独立App,忙于抢占用户资源,但最终收效甚微,高下载量背后是低迷的日活数据,用户用过即弃,黏性较低,银行也承担着重复的技术开发和合规成本。当前,监管层对金融客户端备案逐渐规范、用户对“一站式服务”需求强烈,这推动银行“减量提质”,通过主App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