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号码

    lmrjshanghai
  • 2025-08-15
  • 0

以产业化思维引领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日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推动工业软件产业化已成为一项紧迫且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石油石化核心工业软件实现自主可控,是关乎产业安全、能源安全乃至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战略议题。

  石油石化工业软件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工程建设、炼化生产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当前面临着“国产软件不好用、国外软件不敢用”的双重困境。尤其是在研发设计类与生产运行类软件领域,国产化软件在高端市场尚未形成竞争优势,与国外软件相比仍存在差距,潜藏着关键技术“卡脖子”风险。因此,必须从产业化的系统性高度出发,突破发展瓶颈,构建自主可控、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

  以产业化思维引领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亟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协同发力:一是加强顶层谋划,擘画工业软件产业化的“路线图”。依托石油石化行业链主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和工业实践经验,开展工业软件系统性梳理,从产业需求、技术成熟度等多维度评估其成熟度水平,识别其短板弱项,深入剖析与国外先进软件的差距与成因。在此基础上,科学谋划工业软件发展路径,形成重点任务攻关清单,建立清晰的分级分类发展策略,统筹好自研与引进的关系,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把握好工业软件的发展规律,给予国产软件必要的“容错空间”和“成长时间”。

  二是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联合体”,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工业软件的研发不仅需要丰富的工业知识储备,而且需要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应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依托工业软件全生命周期协同研发模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需求牵引、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新模式。同时,鉴于工业软件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的特点,应以需求为导向梳理攻关问题,依托重大工程项目明确需优先攻克的短板环节,并配套持续性的扶持政策和资金,培育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技术体系。

  三是加强产品推广应用,打通从“能用”到“好用”的“最后一公里”。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实际需求和技术水平,制定“一企一策”的国产化工业软件替代方案,并在使用过程中持续迭代优化,推动工业软件实现从“能用”向“好用”跃升;建立覆盖软件研发全链条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增强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于一些与行业紧密相关但是企业不具备自研基础的通用型工业软件,企业可通过资本化运作快速获得核心技术、人才与生态资源,压缩研发周期,实现优势互补;构建专业化软件产品推广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与协同机制,通过跨部门协作,整合研发、销售等资源,形成合力以推动工业软件产业化进程。

  四是强化人才保障,破解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瓶颈。工业软件的产业化发展高度依赖复合型人才。为此,企业一方面要与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或实训基地,以项目为载体,推动信息技术专业与行业工艺深度融合,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薪酬体系、规划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提高对现有人才的黏性和外部人才的吸引力,为产业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作者刘华林系中国石油数智研究院高级专家、梁晶语系中国石油数智研究院研究员)

联系邮箱

contact@lcsso.cn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咨询